共工新闻社8月15日电(石秀 区统宣 文/图)走进四川盛豪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区域,墙上挂满的荣誉证书见证着律所的辉煌历程。该律所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律所,拥有32家分所,其中四川省内分所数量位居第一。其业务覆盖四川,在西部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范围内也颇具知名度。

扎根西部:服务偏远地区的使命担当
自2019年起,在司法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盛豪律所踏上了服务偏远民族地区的征程。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地交通不便,但这并未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经四川省司法厅批准,律所先后在这些地区设立了20家分所,并派驻100余名专职律师常驻。

盛豪律所的青年律师李剑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法治的力量。她放弃企业高薪工作,阔别多年的北漂生活,远赴炉霍当起了法律援助律师。她到学校、牧区、机关、企业开展法律宣传讲座,克服语言障碍为群众宣传《民法典》。在与四川同心·律师服务团炉霍分团的交流中,更加坚定了在炉霍为法律事业扎根发展的想法。李剑说:“看到她们感激的眼神,再苦再累都值得。”

马蕊和张志波这对夫妻,他们的故事始于一场跨越山河的抉择。2023年,张志波率先成为对口支援律师,前往甘孜得荣县。后来,马蕊也毅然辞去稳定的公务员职务,追随爱人的脚步。他们带着法治宣传册走进广场,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为贫困老人争取赡养费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法治的温度。
律所的梁方则在“生命禁区”石渠县开启了与自然抗争、与法治同行的征程。2021年的生死考验,让她从青涩律师蜕变为扛起生命的战士。为了满足石渠周边县城老百姓的法律需求,她每月驱车近万公里,办理众多公益案件,开展普法宣讲,培养出石渠首位本土实习律师,让法治的微光闪耀雪域高原。
盛豪律所的许盼盼律师来自山东,作为律师志愿者,她在道孚工作生活四年多,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普法活动。送法进校园,护航青少年法治健康成长;送法“入党积极分子”,让他们成为法治建设的“领头雁”;送法进军(警)营,增强官兵法律意识;送法进寺庙,增强宗教教职人员的爱国意识。

他们在雪域高原践行法治理想的感人故事,被司法部网站登载点赞。“我们深知这些偏远地区法治资源的匮乏,我们有责任将法律服务延伸到这里,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温暖。”这些专职律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使命担当,为偏远地区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创新普法:构建沉浸式法治教育体系
在石渠县的一座寺庙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活动正在进行。这是盛豪律所依托四川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团“送法进寺庙”活动,首创的“庭审观摩 + 场景教学”普法模式。
僧人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着律师的讲解,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律所还开展“法律七进”双语普法活动,进寺庙、入乡村精准宣讲宪法法律。2019年以来,律所累计选派10余名业务骨干律师,深入石渠县各寺庙及18个乡村。在乡村的小院里,律师们围坐在村民中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们讲解法律知识,提供义务法律咨询500余次,惠及僧俗群众2000余人次,化解涉民族矛盾纠纷35起。
律所负责人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的普法方式,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构建起沉浸式法治教育体系。”这种创新的普法模式,让法治的种子在偏远地区生根发芽。

多元共治:筑牢法治服务根基
在律所的会议室里,一场矛盾纠纷调解的会议正在热烈进行。律师们各抒己见,为解决纠纷出谋划策。盛豪律所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开展常态化法律咨询援助。
他们与6家县级单位建立常年法律顾问关系,在办公室里,律师们认真审查政府文件30余份,参与重大项目论证10余次。在处理涉民生纠纷时,律师们深入社区,了解群众的需求,协助化解涉民生纠纷20余起。专职律师表示:“我们通过多元共治的方式,为法治服务筑牢根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我们的力量。”多元共治的模式,让法治服务更加全面、深入,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盛豪律师事务所凭借着对法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先后获得司法部“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等众多荣誉。未来,相信盛豪律所将继续在金牛区绽放光彩,为金牛区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石秀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