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6月26日电(李志明)当夕阳把最后一抹金晖倾洒在引桥上,几内亚赢联盟西芒杜矿石出运码头项目部的翻译钱坤架好三脚架,尼康Z62相机的快门声响起,定格下码头建设现场热火朝天的模样。取景器里,起重机的钢臂划破暮色,混凝土搅拌车穿梭如织,构成一幅充满力量的图景。

看着眼前的画面,钱坤的思绪不禁飘回一年半前。那时项目刚刚开工,作为中国港湾承建,中交一航局五公司负责施工的崭新项目,这片海岸线还只是一片荒芜。身为资深摄影爱好者,他当即决定要用镜头为自己参与的首个海外工程拍摄一套“成长写真”,记录下它从荒芜到繁荣的蜕变历程。

此后,每当夕阳将营地染成琥珀色,工地上总能看见钱坤追光的身影。他身着醒目的安全反光背心,腰间相机包鼓鼓囊囊,肩上扛着三脚架,走起路来装备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面对同事们好奇的询问,他总会兴致勃勃地分享拍摄心得:“退潮时礁石会形成天然的前景框,能让引桥的延伸感更完美……”在他的感染下,不少同事也拿起相机,加入到拍摄队伍中。渐渐地,大家的镜头下诞生了许多精彩作品,钱坤的工程写真集也愈发丰富。

中国同事们的摄影热情,吸引了属地钢筋工阿塞尼(Alseny)的目光。一天,他举着手机找到钱坤,屏幕里是钱坤发在项目工作群里的一张照片——晚霞中,中国班长与非洲工人并肩调试打桩机的剪影。“能不能教我,用专业相机记录这些美好?”阿塞尼眼神中满是期待。

钱坤欣然应允,不仅帮阿塞尼海淘了一台二手相机,还耐心地教他各种拍摄技巧。作为回报,阿塞尼向钱坤分享了工地各处那些独特的光影秘密:暴雨前的积云会在沉箱表面投下鱼鳞状光斑,大雨过后的积水坑能完美倒映出龙门吊的雄姿。当钱坤教会阿塞尼“防抖按钮”的中文发音时,阿塞尼也教会了他苏苏语中“光”的读音。在与阿塞尼的交流中,钱坤学会了从当地人的视角捕捉光影,让他的作品更添一份别样的韵味。

随着项目接近尾声,几内亚的雨季也即将来临。“雨季可是出大片的好时候,项目在这时完工真是太巧了!” 钱坤兴奋地说道。原来,雨季连绵的降水会洗净空气中的尘埃,带来绝佳的能见度和丰富多变的光影。层次分明的云彩与工地上的设备相互映衬,为摄影创作提供了无数可能。

蹲在临时码头上,钱坤看着天边紫色的云团缓缓堆积,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一定要用最美的照片,为这个项目画上圆满的句号!” 此刻,取景器中的世界仿佛被分割成等待曝光的胶片:中国制造的码头刺破暮色,属地工人收工时的橙色安全帽在码头流动,宛如璀璨星河。

入夜后的办公室有些闷热,钱坤的电脑屏幕上,照片导入的进度条缓缓前进。窗外,大西洋的海浪声愈发激昂,椰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钱坤笑着说道:“等第一场雨落下,我们就能找到最佳机位,为这本工程写真集划上完美的句点。

潮声阵阵,远处吊机的轰鸣声惊起一群夜栖的海鸟。钱坤和同事们知道,当第一滴雨珠落在镜头上的那一刻,几百个日夜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将在雨季中绽放出最美的模样,而他们的镜头,会永远定格住这份属于中几友谊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