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6月26日电(李志明 樊秋雨)晨曦微明,迪耶诺(Thierno)揉了揉酸痛的肩膀,起身和白班同事交接。作为中国港湾承建,中交一航局五公司实施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配套马瑞巴亚港矿石码头工程的一名夜班机修班长,他被大家称作机修车间的“守夜人”。
迪耶诺是属地工里的老前辈,在上一个项目,他跟着中国师傅一步步掌握了机械维修的手艺。去年8月份,码头现场施工进入引桥箱梁安装的关键期,设备使用时长增加,故障高发,原有的维修力量捉襟见肘,夜班机修更是迟迟无法开展。项目部联系他支援,迪耶诺二话不说,迅速赶来项目部报到。
一进项目部,迪耶诺看到中国师傅赵敏正在修理罐车,来不及寒暄,他穿戴好劳保用品,操起维修工具就上前帮忙,很快排除了车辆故障。“夜班可就看你的了,有啥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赵敏拍着他的肩膀笑道。
担任夜班修理班长后,迪耶诺立刻感受到了设备故障高发期的紧张氛围。“搅拌站50吨汽车吊的钢丝绳故障,再不维修明天就没混凝土用了!”关系到第二天的施工,迪耶诺不敢耽搁,马上带人到搅拌站。经排查,他发现整体更换钢丝绳至少得5个多小时。几内亚的夜晚闷热潮湿,迪耶诺和同事们忙活了大半夜,浑身被汗水湿透,终于在日出前让吊车恢复作业。
通过这次及时有效的维修,迪耶诺赢得了项目部的认可,他也渐渐适应了夜班机修的节奏。白班会将没修好的设备,交给夜班接着修理。由于担心交班有遗漏,迪耶诺经常提前半小时到车间交接,对照白班维修记录,逐一核对故障排除进度。因为交接工作扎实,他总能摸清白班师傅的维修思路,快速布置任务,把车间因为换班降下来的效率给提上去。“中国师傅教过我,维修工作不仅要技术过硬,还要责任心强。”
虽然夜间报修量不如白班多,机修班组不需要一直保持着快速运转。可一旦发生夜间报修,他们就得快速响应,马上收拾好工具到现场处理,大多数时候不能超过十分钟。为了保证响应现场的速度,夜班调度毛乾林建议迪耶诺和班组成员轮流放松,养精蓄锐。
“夜班领导和师傅们会教怎么安排活儿,让我有自己的想法,”迪耶诺介绍。在项目部的有意历练下,他的思想开始向管理人员转变,主动掌握新技能。
夜间维修时,现场往往找不到专业翻译,手势比划又太浪费时间,经常耽误修理工作。于是,迪耶诺决定自学中文,他用翻译软件翻译想说的话,再用汉语拼音拼读,不标准就请中国工人纠正。渐渐地,他能够能应付维修车间一部分中文交流了。“第一次听他讲汉语,我们都开心坏了,”毛乾林笑道,“夜班维修再也不用等翻译了。”